公司地址:攀枝花市东区花城下街4号攀枝花影城7楼
联系电话:13982344116
联系手机:13982344116
公司邮箱:22388805@qq.com
攀西助贷网,攀枝花攀枝花助贷网,攀枝花助贷,攀枝花贷款提供攀枝花税金贷,攀枝花发票贷,攀枝花房抵贷,攀枝花信用贷,攀枝花车抵贷等贷款咨讯服务
公司地址:攀枝花市东区花城下街4号攀枝花影城7楼
联系电话:13982344116
公司邮箱:22388805@qq.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3-31 14:08:31点击:3458
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缓,通胀大幅走高,地缘政治冲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等因素给全球经济运行带来重大干扰,全球经济增长陷入困境。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依然很大,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亚洲地区经济表现成为全球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全球衰退困境下亚洲经济表现稳健
多重因素制约下2022年全球经济陷入困境。受通货膨胀走高、乌克兰危机、全球金融条件收紧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走势持续低迷。IMF在1月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估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3.4%,较前一期预测小幅上调0.2个百分点,但对比历史数据来看仍显疲软;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9%,自2000年以来罕见地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定在3%以下。全球市场需求收缩压力加大,全球制造业呈现波动下行趋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51.8%,较2021年均值下降4.3个百分点。特别是占据全球经济版图“半壁江山”的美欧发达经济体增长表现低迷,2022年上半年美国GDP出现持续收缩,2022年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估计2022年美国、欧元区GDP增速分别为2%和3.5%,较2022年年初的预测分别下调2个和0.4个百分点。
亚洲增长表现成为全球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2021年,亚洲经济在全球疫情下实现了复苏,保持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地位。2022年,在疫情扰动逐步衰减、地区经贸合作有序推进、区内经济活动环境相对平稳、外部产业投资加速移入等利好因素加持下,亚洲经济体整体表现突出,地区整体经济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欧美发达经济体,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展现出良好的经济增长韧性和发展潜能。IMF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亚洲地区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估计达到4.3%,明显高于全球平均3.4%和发达经济体2.7%的增长预期,领跑全球经济增长。世界银行2023年1月最新发布的一期《全球经济展望》估计,2022年东亚与太平洋除中国以外的地区经济增速或上升至5.6%,较2022年6月份预测值高出0.8个百分点。而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计,受益于防疫政策调整和强劲的市场需求,东盟GDP增速从2021年的3.3%大幅上涨至2022年的5.1%,除新加坡以外的其余东盟成员GDP增速均有所回升;印度GDP增速可能由2021年的8.7%小幅放缓至7%左右,但在全球范围内仍然位居前列;日本作为地区内最发达的经济体,全年先后受到疫情防控措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日元大幅贬值等因素拖累,经济增长步伐迟缓,国际收支条件显著恶化;韩国经济经历的挑战与日本类似,经济下行和贸易收支压力同样较大。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为亚洲经济增长和合作注入新动能。一方面,RCEP对于各成员国对外贸易的促进效应初显。2022年1~11月,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等RCEP生效较早的成员出口贸易分别较2021年同期增长18.9%、7.76%、18.1%、18.4%、27.2%和15.1%,除韩国以外整体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其中东南亚RCEP成员出口增长表现均比较突出。地区内贸易增长同样突出。2022年上半年,韩国和新加坡对RCEP伙伴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8.7%和19.1%,较两国各自对世界出口增速分别高3.5个和1个百分点,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和柬埔寨对RCEP伙伴出口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2022年1~11月,中国向RCEP其他成员出口额达6.0万亿元,同比增长17.7%,超过出口总体增速5.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RCEP的生效实施也使跨国公司加大了对亚洲地区投资。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公布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流量总额为8720亿美元,较2021年同比下滑7%,而东亚地区吸收FDI金额1850亿美元,同比逆势增长5%。其中,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日本和韩国吸收FDI金额分别为315亿、72.8亿、140.3亿、132.5亿和90.4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2.2%、20.1%、8.9%、8.5%和29.1%;泰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99.69亿泰铢,同比增长73.5%;印度尼西亚吸引的FDI达到310.4万亿印尼卢比,同比增长35.8%。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891.3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利用RCEP成员投资金额增长较快,韩国和东盟对华投资分别同比增长64.2%和8.2%;2022年1~11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026.6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对RCEP成员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6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7%。中国与RCEP成员间双向直接投资逆势上扬,且增速显著高于中国与全球投资往来的平均水平。
在复杂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2022年中国经济体量121万亿元,按年均汇率计算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对关键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更为坚实。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全方位放开,中国经济正快速回归正轨,这为2023年经济增长和中长期经济表现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亚洲经济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更大亮点
展望2023年,乌克兰危机呈现长期化趋势,国际地缘政治风险突出,经济全球化可能面临更多挑战。伴随着主要经济体的持续加息,2023年部分发达经济体通胀持续上涨的问题可能得到缓解,但价格水平仍将维持高位,部分发达经济体受国际市场融资条件、债务负担、汇率变化等因素影响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加息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发达经济体增长前景可能将进一步恶化,对国际需求和国际贸易活动形成拖累,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更严峻挑战,全球经济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增长前景良好,通胀压力相对可控,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整体经济增速有望回升,继续成为支撑全球经济表现的主要引擎。
亚洲新兴经济体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有望得到延续。东盟新兴经济体受益于自身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全球产业链重塑带来的发展机遇,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轨道。2023年东盟经济体内部发展条件整体不会出现大范围波动,外部环境方面,美欧经济增长放缓引致的外部需求萎靡和全球金融环境收紧衍生的金融市场波动可能会带来一定冲击,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回暖将会给东盟出口、投资和旅游服务等开辟新的增长空间。作为地区内更具活力的两大经济体,2022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9753.4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亚洲地区经贸合作进程将达成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此前IMF预测2023年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经济增速为4.9%,在考虑近期中国的政策调整后,大概率能上升至5%以上。印度在2022年也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活跃度保持较高水平。2023年印度经济增长前景良好,大概率将维持6%以上的经济增速。亚洲经济的持续活跃正在吸引全球资本持续流入,根据UNCTAD数据,全球FDI流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后波动下降,但亚洲经济体吸引的FDI金额持续攀升,有望在2023年再创新高。这些都将为亚洲经济保持较快增速提供重要支持。
中国经济回归正轨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强心剂”。当前,疫情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扰动得到有效控制,国内经济正在快速积蓄释放反弹动能。过去三年受到遏制的国内消费需求有望逐步启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有望快速增长;在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等激励下,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将延续良好的增长态势,房地产投资也有望迎来触底回升;虽然外部市场需求不振可能会给过去两年涨势明显的进出口贸易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但人员跨境流动复苏、商品物流和通关效率提升等因素也会给贸易活动带来新的利好。近期主流国际组织和市场机构纷纷调高对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充分彰显出国内国际各界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和期待。中国经济增速的回升不仅关系自身,还有利于带动周边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的经济体共同增长,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经济逐渐复苏将推动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增长率由2022年的3.2%稳步上升至4.3%。
制度型开放持续迈向深入有助于亚洲经济合作更进一步。过去几年,经济全球化停滞不前,多边贸易体系发展陷入困境,主要发达经济体“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亚洲地区经贸合作进程逆势前行,域内成员相继参与达成《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RCE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水平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各国经贸规则进一步对接融合,地区经贸往来日益频繁。2023年1月2日,RCEP在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最后一个RCEP成员菲律宾国内批准程序接近完成,RCEP对地区经济增长和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将得以更大程度地显现。与此同时,中国等经济体还采取了许多单边自主开放措施,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CPTPP、DEPA。域内市场开放深度和广度同步提升,有助于在地区内形成更加开放、统一、协调的大市场,更大程度培育和释放各方增长潜能。
地区产业结构加速重构升级可望为全球经济提供完备、可靠、低成本的产业链。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是全球产业竞争力最突出、产业活动最活跃的经济板块之一,地区内不同经济体之间的要素禀赋互补性强,产业分工呈现典型的梯度分布,间上下游产业关联密切,地区产业链条比较完整,目前亚洲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全球比重的46%以上,地区产业规模和产业链完备优势突出,生产活动具备充足的成本竞争力和网络外部性。值得注意的是,亚洲经济体吸收FDI的来源地正在经历深刻变化,从过去以美欧等外部经济体为主转变为由亚洲内部经济体主导,反映出亚洲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正在朝着加强而非削弱地区生产网络的方向进行调整和重组。当前,亚洲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能量差,中国正在进行大范围产业转型升级,东盟等部分经济体凭借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成为中国和其他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东亚经济体在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领域不断实现突破。RCEP中的原产地累积规则将有效改善亚洲的资源配置效率,整合地区供应链,各国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地区其他成员的上下游供应链和市场,推动形成更加密切的内部贸易投资关系。未来,亚洲地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网络有望进一步织密、拓宽。
中国的应对
为更好地顺应亚太经济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中国应加快推动国内经济复苏步伐,加强市场开放与地区合作,充分挖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潜能,进一步提升亚洲合作质量和水平,助力亚洲经济行稳致远。
积极作为,推进中国经济恢复到中高速增长的正常态势。在国内经济秩序得以回归正轨的有利形势下,2023年要“千方百计”提升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提振经济活力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正向合力。着力扩大内需,将过去积累的“超额储蓄”和新的收入有效转化为支出,有效发挥消费在宏观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的关键作用。优化政策供给,提升公共部门对企业的服务和保障水平,多措并举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强化对关键产业特别是制造部门的重视,继续巩固优势产业,加大对基础产业和关键、重大技术产业部门的长期投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国内制造业持续扩张升级。
张开怀抱,与亚洲各国甚至全球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切实落实RCEP各项开放承诺,使域内企业切实从中享惠,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中国的产业优势,为亚洲经济体提供大量高质量低成本的先进生产资料和中间投入品,为其他发展赋能。积极推进加入CPTPP、DEPA谈判事宜,深化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助力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大力推动自主开放,通过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和投资便利化水平、改善国内监管制度和营商环境等措施,实施高水平制度供给,吸引亚洲各经济体企业参与中国市场,使国内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方主体。
携手共进,推动地区经贸开放合作和市场稳定。加强同亚洲其他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协调,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合力维护亚洲经济稳定复苏,共同应对全球市场收缩、发达经济体货币紧缩等外部溢出风险。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在亚洲内部深化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使亚洲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共建,在基础设施、能源、金融等领域加大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拓展地区市场规模,提升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韧性。顺应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畅通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品流,积极开展数字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合作,推动产业链巩固升级,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