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址:攀枝花市东区花城下街4号攀枝花影城7楼
联系电话:13982344116
联系手机:13982344116
公司邮箱:22388805@qq.com
攀西助贷网,攀枝花绵阳助贷网,绵阳助贷,绵阳贷款提供绵阳税金贷,绵阳发票贷,绵阳房抵贷,绵阳信用贷,绵阳车抵贷等贷款咨讯服务
公司地址:攀枝花市东区花城下街4号攀枝花影城7楼
联系电话:13982344116
公司邮箱:22388805@qq.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8-11 09:37:32点击:4195
内容提要:
1、基本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品,是7月份物价上涨的主力军
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受成本推动继续上涨
3、下个月中国通胀大概率将突破3%的警戒线
4、中国的CPI涨幅超过3%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不亚于美国的CPI上涨8.5%
7月10日,我在《6月消费物价上涨2.5%,怎么跟我预测的不差分毫?》一文中跟大家介绍过我的判断:虽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回落,但新一轮猪肉上涨周期开启,叠加消费品成本推动价格上行,从8月份开始,我国通胀大概率将突破3%,年内通胀超过4%的概率已超过60%。
一个月后的8月10日,统计局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公布了,如我所料,物价继续小步上涨。CPI同比涨幅从6月份的2.5%扩大到2.7%,环比上涨0.5%。
一、基本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品,是7月份物价上涨的主力军
虽然我们没有出现美国那样的高度通胀,但CPI同比涨幅,从1月份的0.9%开始,涨幅逐月扩大,4月份开始超过2%,6月份开始超过2.5%,7月份上涨2.7%。从趋势看,我们的通胀具有后发特点,短期内超过3%的温和通胀线,概率非常之大。
站在供求关系的角度,疫情以来,我们的消费一直比较低迷,总体上看,呈现比较严重的供过于求、依靠出口消化产能的比较被动的经济局面。
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我们一直在超前投资而扩大的产能,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与服务业的产能供给上,在食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产能投资上,其实并不多。
而食品这一块又属于消费弹性非常低的消费必需品,加之长期以来消费受到投资的抑制,衡量我们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这几年又有所反弹,2021年接近30%,导致食品价格在CPI中的权重比较大,所以食品价格的风吹草动,对CPI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7%,直接推动高CPI上涨1.27个百分点。其中:鲜果价格上涨16.9%,鲜菜价格上涨12.9%,猪肉价格上涨20.2%,分别影响CPI上涨约0.30、0.24和0.27个百分点。
前一段时间大家热炒的俄乌战争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其实没那么夸张。国际粮食价格已经回落到战前水平。国内粮食价格涨幅也比较温和。7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3.4%,仅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
环比6月份,食品价格也是CPI上涨的主要力量。7月份环比6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1.9%,影响CPI上涨约0.5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5.6%,鲜菜价格上涨10.3%,分别影响CPI上涨约0.32、0.19个百分点。
二、生产资料出厂价格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但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受成本推动继续上涨
受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的影响,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2%,涨幅比上个月回落1.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5%,环比下降0.9%。
但PPI中的生产资料价格与生活资料价格有不同的变化方向。
因为在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上游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涨价周期中,工业中的生产资料价格,比较容易通过上调出厂价格的方式转移增加的采购成本。
但生活资料即消费品这一块,受制于零售市场居民购买力疲软,工厂很难通过上涨出厂价格的方式转移增加的采购成本,所以一年来生活资料出厂价格都是利用极为温和的每月上涨0.1-0.3%的方式来向终端市场转移成本压力。
因此在上面这张“2019-202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曲线图”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曲线陡峭,但涨幅回落也快;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涨幅很小,几乎是一条直线,在这一年的进价成本释放完之前,生活资料出厂价格还会继续以这种温和的方式上涨。
从工业生产者的购进价格指数看,始于去年的企业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周期已经基本结束了。7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指数同比虽然上涨了6.5%,但这主要属于翘尾巴因素的影响,因为7月份环比购进价格下降了0.9%。这对于工业企业而言,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利润。
但农产品的购进价格环比上涨了2%,这将会推高零售市场的食品价格上涨。
三、下个月中国通胀大概率将突破3%的警戒线
依据CPI涨幅的高低,经济学一般是这样定义通货膨胀的程度:将3%以下的通胀,归类为温和的通胀;将3-5%的通胀,划为中度通胀;将5-10%的通胀,视作高度通胀;将10%以上的通胀,称之为恶性通胀。
各国货币管理当局(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一般会将2%或者3%以下的通胀,视作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性通胀。2-3%,一般是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松与紧的警戒线。
超过这个警戒线,一般就会停止宽松的货币政策。超过5%,一般就会开始考虑采取加息的货币收缩政策。
而我们的通货膨胀,7月份已经达到2.7%,8月份大概率将突破3%的货币政策警戒线。比如,我国的货币政策CPI预警线一直都是3%,如果不信,大家看看每年年初政府公布的当年CPI控制目标,都是不超过3%。
根据目前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趋势,至少有两个因素将推动我们的CPI在8月份突破3%,年内向4%冲刺。
一是以猪肉为首的农产品价格进入涨价周期,将刚性推动CPI价格上涨。
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弹性较低。因此,尽管目前我们的居民消费总体上看比较疲软,但消费的旺盛或疲软,一般无法改变对农产品的需求与价格。
去年以来直到今年上半年,我们处于农产品的供过于求的价格下行周期,6月份开始,这个周期已经转换为供应紧张的涨价周期,这一周期至少会延续半年以上、一年左右。
大家从上面这张“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价格“曲线图可以看到,这一轮猪肉涨价周期从5月份开始启动,7月份进入快速上涨阶段。猪肉价格从6月份的同比下降6%,到7月份同比上涨20.2%。
8月上旬,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价格已经比7月下旬上涨了四分之一,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三分之一。8月份猪肉价格的同比涨幅将从7月份的20%左右扩大到30%以上。仅猪肉将推动CPI上涨0.5%左右。
蔬菜与水果等农产品也进入了涨价周期。根据农业部8月份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行情,列入统计的20个蔬菜水果品种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的超过16种,涨幅超过10%的有13种,其中超过30%的有6种。平均涨幅为15.76%,已经超过了7月份蔬菜水果平均14.6%的涨幅。
蔬菜水果16%左右的涨幅,将影响CPI上涨0.6个百分点。猪肉和蔬菜水果价格涨幅扩大,将在7月份的基础上,多影响CPI上涨0.3-0.4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品制造业将持续通过温和涨价对零售市场释放成本压力。
大家要注意的是,虽然受国际上游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PPI同比涨幅这几个月在明显收窄,但其中的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与环比涨幅都在悄悄地放大。
原因是之前消费品制造业在购入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无法将增加的成本通过同步涨价的方式,及时传导给消费品市场。只能采取温和的调价方式,慢慢地向零售市场转移增加的成本。
所以,当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开始回落后,生活资料出厂价格还在持续上涨。
7月份,生活资料出厂价同比上涨1.7%,虽然与上月持平,但环比上涨了0.2%。预估8-12月份,生活资料出厂价大概率还会继续这样的走势。但同比涨幅将继续扩大,年底大概率将从7月份的1.7%扩大到3%以上。影响CPI多上涨0.5个百分点左右。
四、中国的CPI涨幅超过3%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不亚于美国的CPI上涨8.5%
8月10日晚上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了美国7月份的CPI,同比上涨8.5%,较上月的9.1%回落了0.6个百分点,环比持平。
也许会有不少人觉得,没事啊,我们的物价就是涨到3%有什么嘛,你看美国都涨到8.5%了,我们比他们低多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毕竟中美两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差别很大,两国CPI价格上涨的结构也完全不同。
从CPI中的食品价格涨幅来看,从两国消费者比较悬殊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来看,从两国居民收入增长快慢来看,我们目前3%的通胀,对居民的生活影响和收入压力,并不亚于美国居民面对8-9%的通胀压力。
、中国CPI涨幅虽然只有美国的32%,但其中食品价格的涨幅正在接近美国。
7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了8.5%,但大家仔细分析他的涨价商品构成就会发现,其能源价格上涨了32.9%,而与居民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日常服务和医疗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10.9%、5.5%和4.8%。
我们的7月的CPI虽然只上涨了2.7%,但食品(不含烟酒)价格上涨了6.3%,日常服务和医疗价格分别上涨了2.7%和0.8%。
由此看,我们基本生活服务的价格涨幅,与美国的差距其实比较小。到8月份CPI突破3%以后,我们的CPI涨幅估计只有美国的35%左右,但我们的食品(不含烟酒)价格涨幅将超过9%,与美国的食品价格涨幅基本接近了。
第二、我们的食品支出比例是美国的2倍,食品价格上涨对我们的影响更大。
2021年,我们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为29.8%,但美国的恩格尔系数只有14.6%,不到我们的一半。
食品价格同样上涨10%,影响我们的消费总支出增加2.98%,但只影响美国人消费支出增加1.46%。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食品价格涨幅只有美国一半的时候,涨价对我们消费者的影响,从支出比例上看,就已经跟美国人一样了!
至关重要的是,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消费弹性非常小,是消费支出中的无法涨价就节省的刚性支出。衣服涨价了你可以少买甚至不买,汽油涨价了你可以不买车,或者不开车坐公交。但食品涨价了,你不能不吃饭,不买菜!
第三、美国消费者处于收入增长周期,对通货膨胀的消化能力比我们强很多。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收入分配制度差异较大。国际上,劳动者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一般能够达到60%以上,发达一般在70%左右,美国达到了75%左右,但我们才达到45%左右。
不同的分配制度导致了美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内需拉动,我们的经济主要靠投资基建与出口拉动。体现在内需上,我们因为收入增长慢于GDP的增长,消费就一直滞后于投资与供给。
这样的结果就是,美国居民上半年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0.2%,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3.9%。与大流行前的2019年对比,2022年上半年美国的居民收入现价增长了23.1%。
收入强劲增长,这意味着美国人的承受通货膨胀的能力比较强。
我们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半年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与2019年对比,现价居民收入增长20.2%。均落后于美国,这导致我们的居民承受通胀的能力比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