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结清逾期,就能立即修复征信?(已辟谣别相信)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2-28 16:26:31点击:3904
《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暂行)》,网络上出现了“只要结清逾期账款,就能立即修复征信!”等错误解读,误导广大人民群众,经向人民银行证实,该消息为谣言!
对于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适用的法律依据为《征信业管理条例》及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规章等,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5年,即对逾期等不良信息,需自该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后5年,才能删除该不良信息。目前该项规定并未调整。近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信用主体依法享有信用信息修复的权利,满足相关条件的信用主体均可按要求申请信用信息修复,自2023年5月1日起执行。办法出台后,“今后只要结清欠款就可立即修复征信”之类解读在网络、朋友圈被大量转发。在这里提醒大家千万别被这类解读误导。发改委的办法规定,可修复的信用信息包括: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和其他失信信息。修复方式包括:移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终止公示行政处订信息和修复其他失信信息。
征信中心的征信报告则客观、如实反应个人或企业履行信贷合同的相关情况,征信不良信息是对其违约行为的记载,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银行等信息提供者,均无权随意更改、删除征信报告中真实、准确的逾期信息。问: 有没有“征信修复”的说法?
没有。目前,有人打着“征信修复”旗号,故意混淆“信用修复”“征信异议”的概念,以“征信修复”名目骗取信息主体信任,收取高额费用后,要么失联造成信息主体经济损失,要么恶意投诉提出无理诉求。《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白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如果发生逾期,自还清逾期欠款的当月开始计算,满5年会自动删除逾期信息,如果欠款一直未还,在个人征信报告中就会显示逾期欠款未还。 如果发现征信报告上的信息存在错 误、遗漏的,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或者所在地人民银行提出征信异议,金融机构或者人民银行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予以答复。在此提醒广大公众,正确认识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养成良好信用习惯,珍爱个人信用记录。